康健雜誌88期

2013-12-23 17:16

康健雜誌88期 文.謝曉雲 攝影.呂恩賜
食用油種類多達十幾種,各自打著健康口號:保護心臟血管、抗氧化,可以維持好身材……。
這些油真的比較健康嗎?看專家教你如何選好油。
記憶中,小時候家裡廚房只有兩種油,一碗凝固的白色豬油,和一桶金黃清澈的沙拉油。隨著西方飲食流行,及健康意識抬頭,愈來愈多家庭改用對心血管健康有益的橄欖油煮菜。
這幾年,食用油的產品愈來愈多樣,去超市想買瓶油,整面架上十幾種任君選擇,在貨架前研究半小時,可能還無法決定買哪一種好。
而且,小小一瓶油裡的學問可不小,這一瓶強調能降低膽固醇、那一瓶說吃了可以維持苗條身材,還有可以抗老、抗氧化的……。
吃了這些油真能促進健康嗎?怎麼挑選才不會白白傷荷包?
植物固醇幫你清膽固醇
「植物固醇」在這幾年成為保健食品的一種大熱門成分,因為它能幫助降低膽固醇。植物固醇是脂溶性的物質,國外將它添加在植物性奶油、美乃滋、食用油等油脂產品裡,更利於人體吸收。
「固醇」其實是脂肪家族的一員,大家比較熟悉的「膽固醇」來自於動物性食物,而來自植物的就是「植物固醇」。
當我們吃下含固醇的食物,膽固醇和植物固醇兩兄弟會在腸道內彼此競爭,搶著被我們吸收,所以,植物固醇能抑制一部份膽固醇吸收進入血液裡,藉以降低血中的總膽固醇濃度及低密度脂蛋白(LDL,壞膽固醇)。根據過去研究指出,每天如果攝取2~3公克的植物固醇,大約可降低10%LDL。 天然植物裡幾乎都有植物固醇,如蔬果、豆類、堅果等,但含量不多,吃好幾公斤的蔬菜,才可能攝取到1公克的植物固醇。而各種植物油裡也含植物固醇,以黃豆沙拉油來說,100公克油含大約220毫克的植物固醇,量也不多,所以廠商將植物固醇額外添加在油裡,才可能少量用油,就吃到2~3公克的植物固醇。
專家認為:植物固醇目前雖被認定能降低膽固醇,但只是可行的方法之一,不是非吃不可,而且必須在同時限制攝取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情形下,才會有效,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解釋說。 趙強認為,就算不額外添加植物固醇,日常飲食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的攝取量,就足以降低膽固醇了。因此,藉著食用油攝取植物固醇並無絕對必要。
如果要用這一類的油烹調來降膽固醇,必須吃到產品建議的量,才可能見效,所以,其他來源的油脂,例如肉類、奶油等,就要限制,以免整體熱量及油脂攝取超量,反而不健康,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盧義發提醒。
要提醒的是,植物固醇吃太多並無益,它不但會抑制膽固醇吸收,也會影響人體吸收維生素A(如胡蘿蔔素)、D、E等脂溶性維生素,因此國外的營養學界建議,兒童、孕婦及哺乳婦女不宜食用添加植物固醇的食品。
吃中鏈脂肪酸能瘦身?
吃太多油總讓人擔心身材走樣。如果有一種油,吃下去很快能全數消耗,不留半點囤積在體內,鐵定讓喜歡大嚼炸雞、薯條、甜甜圈等高油食物的人樂翻了。現在,市面上真的出現宣稱吃了不會囤積體脂肪,也不讓腰圍增加的神奇油,從日本一路紅來台灣。
真有可能嗎?能辦到這件神奇事的,是油裡所含的「中鏈脂肪酸」。
脂肪酸的結構是帶著數個碳原子串成的一條碳鏈,而依碳鏈的長短不同,分為短鏈、中鏈及長鏈脂肪酸三種。短、中鏈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進入人體之後,吸收利用的管道不相同,短、中鏈脂肪酸由肝門靜脈吸收,進到肝臟直接分解轉化成能量,供身體利用。長鏈則經由淋巴系統循環送到全身組織,未利用消耗的則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,囤積在體內。
大多數植物油,如橄欖油、葵花油等內含的是長鏈脂肪酸,唯有椰子油含有大量中鏈脂肪酸。
由於中鏈脂肪酸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,過去大多用於醫療,提供油脂代謝異常、有肝膽疾病,以及重症而吸收能力差的病患食用。人體消化中鏈脂肪酸時,不需要膽汁,所以膽汁分泌異常、有些脂肪消化有問題的人,都需要容易吸收的中鏈脂肪酸。

皇冠吉福 官網:https://www.coconutoil.tw/